編按: 買房焦慮 是越來越多年輕人共同的煩惱!畢竟買房好貴,但不買房感覺又沒有辦法證明自己的成功。也因此越來越多人陷入這種兩難的困境。本篇文章將告訴大家如何理性評估該不該買房?以及如何克服買房的心理障礙!
過年期間,我看到網路上一些梗圖,談的是如何應對長輩們的逼問,譬如說,賺多少錢啊?什麼時候生小孩啊?有沒有買房等等的問題。怎麼樣機智的回答是一回事,但很多時候,出社會十年以上的同學們如果過年開同學會,其實也很難不討論到買房的事。尤其我們身邊的人大多是上班族,收入相對穩定,但成長率也很容易預測,爆發成長的可能性相對低。所以大家對新年的新希望都是希望加薪升職,希望透過收入提升來完成未來的理財目標,也就是等存夠錢了再買房。但問題在於上班族們可能忽略了開發其他可能的資源,如果可以提早規劃買房,他們就能夠戰勝其他 80% 的上班族。也就是說,我認為上班族應該至少花 30% ~ 50% 的精力來規劃買房,具體該怎麼做呢?還是你本身其實是有買房焦慮的呢?我們今天來談談這個題目。
兩條收入來源:工作和買房
可能我周圍的朋友年紀都有一點了吧!有時候吃飯時就會聊到,「如果不上班了,要幹嘛?」現場總是一陣沉默。不是尷尬的沉默而是嚴肅的沉默。確實,大多數人上班上了一輩子,他們的收入管道就是單一的薪資收入。如果他們沒有辦法升職加薪,那他們就沒有第二個收入來源,當他們不上班了,他們的人生也就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,也就可能會陷入迷茫的狀態。
如果時間可以倒流,回到剛出社會的時候,小資們一開始就應該設定兩條收入來源:工作和買房,將自己的 50% 精力投入到工作上,用來實現升職加薪。還需要將剩餘的 50% 精力用於,找到儘快存到頭期款來獲取房地產的機會。這個時候,上班就是為了存頭期款買房、還房貸,而房子一方面有增值的機會,又能帶來安全感。我們也有更好的動力去工作、提升技能,並且有更好的社交圈,這反過來也會輔助薪資收入的提升,甚至會有更多人生改變的可能性。
延伸閱讀>>>
第二條收入的來源,去送外賣,或是股票或金融投資可能是你最容易想到的,但其實還有其他可以嘗試的,例如說寫作、自媒體、協助記帳、做網拍等等。某些你有興趣的工作甚至可能會變成你人生的第二條路。其實,我也做過網拍,賣過精油跟化妝品,顯然我不是很會做生意,也不太懂得控制進貨的成本,甚至不懂得拍照,談到做生意或許你比我有天份,說不定你可以試試。
學會運用槓桿,買房不是夢
許多人習慣於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」。總覺得,借錢就是欠人家的,心裡不踏實。或者認為以後要繳房貸,等於是要當屋奴當三十年。當然這樣想本身也沒什麼錯, 另一方面,你也可以換個角度想,學會運用槓桿原理,你將有機會重新打開認識世界的大門。怎麼說呢?
簡單來說買房的槓桿就是:經由小比例自備款,撬動大比例房貸。例如,你要買一間 25 坪的房子,每坪是 20 萬元。如果是全額現金的話,我們需要準備 500 萬元。但如果運用槓桿的話,你可以選擇自備 20% ,向銀行貸款 80% ,這樣一來你只需要 100 萬元就能買到 500 萬元的房子。當然槓桿的作用還體現在房子漲價的效益。舉例來說,如果 5 年後房價漲到到一坪 30 萬,你的房子就值 750 萬元。 5 年 250 萬元收益, 100 萬元本金,總報酬率是 250% (暫不計房貸利息),年平均報酬率是 50% 。這就是槓桿的威力。